html模版謊稱與上海報業"合作" 《養生文化周刊》究竟給老人送什麼
原標題:謊稱與上海報業集團“合作”,《養生文匯周刊》究竟給老年人送什麼?

“今晚在傢接到自稱是上海報業集團服務中心姓齊的電話,他說凡定瞭《上海老年報》、《解放日報》等報刊的讀者,可到他那裡領取兩桶食用油。發票沒有瞭也行,隻要明天上午8點後到就可以。地址歐陽路568號1807室找齊東明就行,並留瞭手機號碼。上海報業集團服務中心是設在那裡的嗎?沒有發票也能領取禮品,是真的嗎?”傢住虹口區的劉老先生感到蹊蹺,6月2日向解放日報·上觀新聞熱線63523600求證。

解放日報並沒有向訂報老年客戶贈送物品的活動,究竟是誰在假冒上海報業集團名義?這個“服務中心”究竟要老年人去幹什麼?記者當即與劉老先生約好次日赴實地探個究竟。

在老人面前,謊稱與上海報業集團是“合作關系”

3日上午10時許,記者和劉老先生來到瞭歐陽路568號廬迅大廈。該大廈毗鄰老年人集中活動的魯迅公園,物業管理方——虹達物業管理有限公司1樓“榮譽墻”上懸掛有“文明單位”、“市物業管理行業誠信承諾AAA級企業”、“工人先鋒號”等多塊銘牌。

歐陽路568號廬迅大廈。

電梯口,正好有多位拎馬甲袋的老人結伴而出。一位老人指著袋內一瓶凈含量900毫升的菜籽油說,電話裡說好每人送兩桶,現場卻變成隻發一瓶,還是上海報業集團呢!明顯流露出不滿。

有老人不滿:電話裡說好的每人兩桶食用油,現場卻變成隻發一瓶。

根據老人們的指點和墻上張貼的多幅指引,記者走進瞭大門敞開的1807室“愛康品質生活館”。室內約30平方米,陳設簡單,隻擺放瞭2張桌子、數把椅子。桌上除瞭點鈔機外,就是一疊疊報紙兒童雞精推薦以及紅色的《廣告補助證》。記者環顧四周,沒有看到工商營業執照。聽說是“齊東明”聯系來的,對方熱情地招呼我們坐下,隨即抽出桌上一份《養生文匯周刊》,對我們說:打電話前就瞭解到你在郵局訂過報,知道你喜歡看報。

歐陽路568號廬迅大廈1807室“愛康品質生活館”。

對方又掏出一份事先擬定的表格:你隻要做個登記,我們除送油外,還免費郵寄兩個月《養生文匯周刊》。如再付20元,就能成為永久會員,今天還能多拿兩盒雞蛋回傢。記者看到表格上多有“我自願……”之類的語句,便要求拿一份表格回傢,卻遭對方一口拒絕。

記者支付瞭20元成為會員後,領到一張《廣告補助證》。其中“服務人員”欄內註明“齊東明”,“註意事項”上寫明“本證為愛康品質生活館會員專用”、“憑此證可享受全國當地工作站的健康服務項目”等內容。

記者支付瞭20元成為“愛康品質生活館”會員後,領到瞭一張《廣告補助證》。

記者就此問:你們到底是在推銷報紙還是健康服務?對方先是一怔,隨即岔開話題,答非所問道:我們新創辦的這份報紙是與上海報業集團合作的。在現場,工作人員再三向前去的老人強調,他們與上海報業集團是“合作關系”。可事實是,上海報業集團根本沒有該合作對象。

刊號變來變去,《養生文匯周刊》究竟是誰傢的“孩子”?

攤開《養生文匯周刊》,可看到該報報頭部分有“由中國長壽促進會主管發展導報社主辦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14-0057 全國公開發行零售價:2.00元”等內容。

謊稱與上海報業集團合作的《養生文匯周刊》5月12日頭版。

通過上述信息,記者在國傢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官方網站上查實,發展導報屬於山西日報報業集團旗下,其刊號與報頭相關信息一樣。

不過,《養生文匯周刊》在其官方網站上卻又自稱“是經國傢批準的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13—0066,全國公開發行的發展導報主辦,中國長壽促進會主管的一份專業特色健康類報紙。”

養生文匯周刊電子版顯示的有滴雞精關刊號等信息與其報紙明顯不符。

而根據國傢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官網顯示,刊號130066是屬於河北日報報業集團主管的《書刊報》。

《養生文匯周刊》的刊號為何變來變去?該報究竟是誰傢的“孩子”?記者在國傢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官網上多方搜尋,沒有找到涉及該報的任何信息。

養生文匯周刊在國傢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官網上,顯示“暫無數據”。

記者粗粗翻看報紙內容,發現有的醫院名稱,如“上海市心理醫院”純屬杜撰。

雖然工作人員表示該報可在郵局訂閱,但當記者持報到宣化路1號長寧郵政支局求證時,郵局表示在電腦系統中找不到該報,無法訂閱。

以報為媒,通過贈報等忽悠老年群體的健康營銷已發生多起

臨近中午,記者離開愛康品質生活館,在電梯內遇到前來退手電筒的李女士。她說曾參與過該生活館組織的推銷高價所謂健康用品的“洗腦”大會。

她稱自傢訂有多種報紙,也不知對方從哪裡得到的信息,先是以“上海報業集團服務中心”的名義打電話上門,要她到該品質生活館領取集團對訂報老客戶的回饋。回饋禮品中有食用油、節能燈、手電筒等,兩三次“小恩小惠”後,就讓老人們去軌交7號線行知路站附近的一幢樓內集體“開會”。每位老人被要求當場購買不少於6盒的娃娃魚營養口服液,老夫妻同往則隻要購買10盒……現場的“科普知識”和“濃情蜜意”讓老人們購買欲大增,有的老人一下子花1萬多元買下瞭產地等不明的凈水器……

由於傳統報紙在老年群體中依然擁有廣泛的影響力,類似健康用品“紙媒營銷”對老年人非常具有蠱惑性,導致眾多老人不斷上當。有的經營者將產品的體驗、銷售分開進行。如經營場所隻給老人體驗產品,體驗過後再由大巴將老人拉到提前租好的酒店、會場進行推銷,再加上強制登記個人信息,年輕人一般無法進入,其相對封閉的銷售模式,給有關部門調查取證帶來不小困難。

不過,逃得瞭“和尚”逃不瞭“廟”。其租用的大廈、酒店、會場的物業等管理部門應加強日常管理,及時發現蛛絲馬跡,或有效制止、或及時通報,以便執法部門及時查處;作為老年群體自身,也要樹立正確的“健康長壽”觀,像反映人劉老先生那樣,提高防范意識,及時向相關媒體求證,避免上當受騙。


謊稱與上海報業"合作" 《養生文化周刊》究竟給老人送什麼

2017年6月5日 14:56 來源:上觀新聞


原標題:謊稱與上海報業集團“合作”,《養生文匯周刊》究竟給老年人送什麼?

“今晚在傢接到自稱是上海報業集團服務中心姓齊的電話,他說凡定瞭《上海老年報》、《解放日報》等報刊的讀者,可到他那裡領取兩桶食用油。發票沒有瞭也行,隻要明天上午8點後到就可以。地址歐陽路568號1807室找齊東明就行,並留瞭手機號碼。上海報業集團服務中心是設在那裡的嗎?沒有發票也能領取禮品,是真的嗎?”傢住虹口區的劉老先生感到蹊蹺,6月2日向解放日報·上觀新聞熱線63523600求證。

解放日報並沒有向訂報老年客戶贈送物品的活動,究竟是誰在假燕窩禮盒推薦冒上海報業集團名義?這個“服務中心”究竟要老年人去幹什麼?記者當即與劉老先生約好次日赴實地探個究竟。

在老人面前,謊稱與上海報業集團是“合作關系”

3日上午10時許,記者和劉老先生來到瞭歐陽路568號廬迅大廈。該大廈毗鄰老年人集中活動的魯迅公園,物業管理方——虹達物業管理有限公司1樓“榮譽墻”上懸掛有“文明單位”、“市物業管理行業誠信承諾AAA級企業”、“工人先鋒號”等多塊銘牌。

歐陽路568號廬迅大廈。

電梯口,正好有多位拎馬甲袋的老人結伴而出。一位老人指著袋內一瓶凈含量900毫升的菜籽油說,電話裡說好每人送兩桶,現場卻變成隻發一瓶,還是上海報業集團呢!明顯流露出不滿。

有老人不滿:電話裡說好的每人兩桶食用油,現場卻變成隻發一瓶。

根據老人們的指點和墻上張貼的多幅指引,記者走進瞭大門敞開的1807室“愛康品質生活館”。室內約30平方米,陳設簡單,隻擺放瞭2張桌子、數把椅子。桌上除瞭點鈔機外,就是一疊疊報紙以及紅色的《廣告補助證》。記者環顧四周,沒有看到工商營業執照。聽說是“齊東明”聯系來的,對方熱情地招呼我們坐下,隨即抽出桌上一份《養生文匯周刊》,對我們說:打電話前就瞭解到你在郵局訂過報,知道你喜歡看報。

歐陽路568號廬迅大廈1807室“愛康品質生活館”。

對方又掏出一份事先擬定的表格:你隻要做個登記,我們除送油外,還免費郵寄兩個月《養生文匯周刊》。如再付20元,就能成為永久會員,今天還能多拿兩盒雞蛋回傢。記者看到表格上多有“我自願……”之類的語句,便要求拿一份表格回傢,卻遭對方一口拒絕。

記者支付瞭20元成為會員後,領到一張《廣告補助證》。其中“服務人員”欄內註明“齊東明”,“註意事項”上滴雞精推薦寫明“本證為愛康品質生活館會員專用”、“憑此證可享受全國當地工作站的健康服務項目”等內容。

記者支付瞭20元成為“愛康品質生活館”會員後,領到瞭一張《廣告補助證》。

記者就此問:你們到底是在推銷報紙還是健康服務?對方先是一怔,隨即岔開話題,答非所問道:我們新創辦的這份報紙是與上海報業集團合作的。在現場,工作人員再三向前去的老人強調,他們與上海報業集團是“合作關系”。可事實是,上海報業集團根本沒有該合作對象。

刊號變來變去,《養生文匯周刊》究竟是誰傢的“孩子”?

攤開《養生文匯周刊》,可看到該報報頭部分有“由中國長壽促進會主管發展導報社主辦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14-0057 全國公開發行零售價:2.00元”等內容。

謊稱與上海報業集團合作的《養生文匯周刊》5月1雞精何時喝2日頭版。

通過上述信息,記者在國傢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官方網站上查實,發展導報屬於山西日報報業集團旗下,其刊號與報頭相關信息一樣。

不過,《養生文匯周刊》在其官方網站上卻又自稱“是經國傢批準的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13—0066,全國公開發行的發展導報主辦,中國長壽促進會主管的一份專業特色健康類報紙。”

養生文匯周刊電子版顯示的有關刊號等信息與其報紙明顯不符。

而根據國傢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官網顯示,刊號130066是屬於河北日報報業集團主管的《書刊報》。

《養生文匯周刊》的刊號為何變來變去?該報究竟是誰傢的“孩子”?記者在國傢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官網上多方搜尋,沒有找到涉及該報的任何信息。

養生文匯周刊在國傢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官網上,顯示“暫無數據”。

記者粗粗翻看報紙內容,發現有的醫院名稱,如“上海市心理醫院”純屬杜撰。

雖然工作人員表示該報可在郵局訂閱,但當記者持報到宣化路1號長寧郵政支局求證時,郵局表示在電腦系統中找不到該報,無法訂閱。

以報為媒,通過贈報等忽悠老年群體的健康營銷已發生多起

臨近中午,記者離開愛康品質生活館,在電梯內遇到前來退手電筒的李女士。她說曾參與過該生活館組織的推銷高價所謂健康用品的“洗腦”大會。

她稱自傢訂有多種報紙,也不知對方從哪裡得到的信息,先是以“上海報業集團服務中心”的名義打電話上門,要她到該品質生活館領取集團對訂報老客戶的回饋。回饋禮品中有食用油、節能燈、手電筒等,兩三次“小恩小惠”後,就讓老人們去軌交7號線行知路站附近的一幢樓內集體“開會”。每位老人被要求當場購買不少於6盒的娃娃魚營養口服液,老夫妻同往則隻要購買10盒……現場的“科普知識”和“濃情蜜意”讓老人們購買欲大增,有的老人一下子花1萬多元買下瞭產地等不明的凈水器……

由於傳統報紙在老年群體中依然擁有廣泛的影響力,類似健康用品“紙媒營銷”對老年人非常具有蠱惑性,導致眾多老人不斷上當。有的經營者將產品的體驗、銷售分開進行。如經營場所隻給老人體驗產品,體驗過後再由大巴將老人拉到提前租好的酒店、會場進行推銷,再加上強制登記個人信息,年輕人一般無法進入,其相對封閉的銷售模式,給有關部門調查取證帶來不小困難。

不過,逃得瞭“和尚”逃不瞭“廟”。其租用的大廈、酒店、會場的物業等管理部門應加強日常管理,及時發現蛛絲馬跡,或有效制止、或及時通報,以便執法部門及時查處;作為老年群體自身,也要樹立正確的“健康長壽”觀,像反映人劉老先生那樣,提高防范意識,及時向相關媒體求證,避免上當受騙。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rrow
arrow

    nla809o1h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